腸病毒防治看這裡~(民眾版)

(一)腸病毒小常識

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含小兒麻痺病毒、克沙奇病毒A型、克沙奇病毒B型、伊科病毒及腸病毒,共約60餘型,其中腸病毒71型容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,引發嚴重併發症,對於教()育機構中的幼()童健康造成威脅。

腸病毒可以經由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,或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(咳嗽、打噴嚏飛沫)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傳染。教()育機構中之玩具(尤其是帶毛的玩具)也常是幼童間傳染的媒介,容易在把玩咬弄之間讓病毒經由口鼻進入而感染。

腸病毒在人群密集的地方,如學校等處也較容易發生傳染。由於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,需特別注意感染者之隔離照顧,也必須特別小心處理感染者之糞便、口鼻分泌物、皮膚上水泡;發病兩週後,咽喉之病毒排出量大量減少,透過口鼻分泌物、飛沫、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降低,但仍應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,同時因感染者在復原後亦會持續由糞便排出病毒,因此仍須養成時時正確洗手、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,以防將病毒傳染給他人。且腸病毒型別很多,感染某型腸病毒後,只會對該型腸病毒產生免疫力,爾後感染另一型腸病毒時,先前所產生的抗體並不具有保護力,還是有可能會發病。

(二)腸病毒如何防治

腸病毒衛教害海報(圖片於下方說明)

 

腸病毒小百科
1.經由腸胃道、呼吸道傳染,接觸患者糞便、口鼻分泌物及皮膚上潰瘍水泡等途徑傳染。
2.潛伏期平均為3至5天,在發病前數天即有傳染力,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。
3.多為無症狀感染或似一般感冒症狀,常引起的症狀為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喉炎
4.出現下列任一重症前兆:
(1)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
(2)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
(3)持續嘔吐
(4)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,請盡速帶孩子至大醫院就醫。

預防小叮嚀
1.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
2.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增強免疫力
3.生病時應盡速就醫,並請假在家休息
4.注意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
5.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
6.盡量不要與疑似腸病毒感染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需特別注意
7.兒童玩具(尤其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
8.大人返家後,記得先洗手及換衣物再接觸幼童

瀏覽人數:25